吃过这么多的地方菜,唯独茶餐厅是一种特别的存在。
有人说茶餐厅起源于香港,但我个人坚持认为茶餐厅起源于广州。
香港本是一个中西杂烩之地,层次感强、阶级落差大,人们憧憬“上等”的生活质量,但又只能维持普通的消费。底层市民吃不起高级的西餐厅,咋整呢?那就自己“造”吧。
于是,香港人借鉴了广州人的商业思维。
最早,广州的茶餐厅里只卖茶(冷饮),是香港人把它改良成了餐厅,搞成“中不中洋不洋”的样子,除了卖西式的咖啡奶茶,还卖中式的肠粉、鱼丸、面条等“小食”。
由于它的经营模式比较亲民,很快就风靡大陆和海外的华人区,并根据各地域文化习惯的不同,演化成具有当地特色的茶餐厅。
就比如说广式茶餐厅吧,几乎每一个店里的招牌菜都是菠萝油、鱼丸、烧腊、肠粉、西多士、还有千篇一律的出前一丁,以及,全广东的核桃包都长得一模一样。
这些菜的做法是统一的,名字是统一的,就连店铺的装修都是统一的。
茶餐厅里的食物看起来都很简单,但细想却又“套路满满”——只要吃过一次,再往后,每当想不起来吃什么的时候,你家旁边人均二三十块钱的那一家广式茶餐厅,永远都是翘首以待的你的大后方,和无怨无悔的那个“备胎”。
或许就应了那句话:没有套路就是最大的“套路”。
近百年来,茶餐厅在广东(及就近的广西部分地区)屹立不倒,得益于这里的大环境。
广州的地貌以低矮的丘陵为主,人们把丘“铲”平,在上面盖起楼房,楼厦参天,被密密麻麻的树木包围。新城和老城之间,有断断续续厚实的植被,房子藏在后面。典型的“湿热”气候、得天独厚的口岸条件、一日四餐(含夜宵)的饮食习惯、铺天盖地的排挡路边摊、发达的商业头脑……使得广州这个城市和中国绝大部分省会城市的“气质”都不一样。
到了广州,铺面而来的,是浓郁的粤式味道和蕴藏其中的岭南特色历史。
以及,美食文化源远流长。
所以在广州旅行,不要着急看风景,先吃上几顿。广州美景和人文的精髓,都注入在了它食物中。
首先,找一家地板和墙都“花里胡哨”的饭店,广东人管它叫茶餐厅。
但这种花哨是有讲究的,不是什么“花”都行。
地板要是那种方格带着几何形状的瓷砖,并和周围的格子相关联,形成四方连续,铺满整间屋子。就像我们在90年代tVb电视剧里看到的那个样子——怎么“眼晕”怎么来。
坐下之后悄悄观察一下,周围的人大多长着典型两广地带的轮廓,并且大都讲白话,反正对于北方人来说,听不懂就对了,越听不懂,这个店就越地道,因为都是本地人来吃。
偶尔,你会看到那种传说中穿着大背心儿、趿拉板儿的中年男子,喝着十块钱一杯的柠檬茶,手腕上戴着一块闪闪发光、百十来万的名牌表,低调、含蓄,露富于无形之中。
恭喜你,找对地方了。到了广州,就得在这样的地方吃饭,才有正宗的广东味儿。
茶餐厅里的饭食通常价格都比较实惠,性价比高。一般,一家生意火爆的茶餐厅,店里只要有一两样做得特别够味儿的招牌小吃,就能开很多年,传个三代没问题,街坊们从爷爷辈儿吃到重孙子辈儿。
这一特点在香港也适用。
在香港旅行的时候,经常路过那种又旧又破的小店,墙上张贴着明星显贵们和店主的合影,菜单上没有几样菜式,然而却门庭若市,一开就是几十年。
这就是茶餐厅的独特魅力所在。
我在广州吃的茶餐厅,在当地(番禺区)算是小有名气,但在卧虎藏龙的茶餐厅业,那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,不过对于游客来说,这种人均消费30块钱的茶餐厅就“够用”了。
茶餐厅里的饭食通常是有固定搭配的。
一个菠萝油搭配一杯冰柠檬茶、一个公仔面搭配一杯奶茶。如果是两个人一起吃,可以叫个双人套餐,在这个基础上会多一盘咖喱鱼蛋或猪油肠粉。
北方人看到这些个词儿,估计会有点儿懵,那是因为,这些东西出了广东就很少见(改名)了、味道也不正宗了。
北方人喜欢在食物的名字和摆盘上动脑筋,广州人则不整这些“虚”的东西,一腔热情都在味道中。正宗的粤式口味,还得到广州本地吃。
【菠萝油】
这个东西和菠萝完全没有关系,但是它真的很“油”。
它的配料通常是:一个菠萝包——就是那种港式的面包,上面带着菠萝形状的纹路——里面夹一片芝士、一片煎好的鸡蛋,还有一大块鸡排或肉排。
值得一提的是,菠萝包本身是甜的,而肉排是咸的,其他两样是不甜不咸、说不出个什么味儿的……很难想象这么些个“奇怪”的东西放在一起,广东人从小吃到大,也吃不腻。
别说,它还真就挺好吃的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从长津湖开始 仙君被坑后下山追妻 华娱之从演皇帝起家 神印:网游玩家的我成了骑士 普通人类的平凡日记 穿越战国,开局直面白起 这个明星过于凶猛 新婚夜残疾老公把我欺负哭了 高武归来变成了四合院的邻居 妖诡世界:我能氪命修行 我刘华强!打造世界第一村! 我丧葬主播,一个关注吓懵鹰酱! 末世老祖宗重生后飒爆了! 穿书后,我刷错了反派的好感度 残王的锦鲤王妃太卷了 CSGO:这个狙击手有亿点强! 我用删除键打穿了异世界 都市至尊强者 这个反派画风歪了 吞噬魔帝